地名大全分享-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八都镇
地名分享 > 福建省 > 蕉城区 > 八都镇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八都镇

地名: 八都镇 隶属: 蕉城区
区划代码: 350902103000 代码前6位: 350902
长途区号: 0593 邮政编码: 352000
车牌代码: 行政级别: 镇
辖区面积: 160平方公里

八都镇以驻地八都村命名,古称牛川,位于宁德市蕉城区东北部,霍童溪入海口,五虎山东北侧,东临三都澳,东北与福安市接壤。国道104线和省道岙外线贯穿境内,水陆交通便利。历史以来是宁德及周边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之一,素有宁德"北大门"之称。八都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常年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9℃。镇驻地距市区21公里,总面积160平方公里,全镇辖2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5万,其中畲族人口有4000多人。全镇有34个党支部,717名党员。二00一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1亿元,人均收入2920元,粮食总产量7257吨。八都镇充分利用山海结合的优势,并根据本地气候、土壤特点,制定了"一溪两线,山海共鸣,多业并举,搞活流通"的总体思路,促进开发了六大基地:万亩晚熟龙眼基地、绿色茶叶产业化基地、优质枇杷基地、蘑菇产业化栽培基地、中药材生产基地、水产养殖基地。其中尤以晚熟龙眼、中华绒毛蟹、青鱼、鲥鱼、枇杷为八都的名优特色产品。.

2014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八都镇2012年—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上坂尚书墓

上坂尚书墓位于宁德市蕉城区八都镇上坂村,年代为明。简介:明成化二十二年(1487)敕工部营建,赐祭。清乾隆十五年(1750)重修。墓坐东南向西北,平面呈“风”字形,由墓冢、墓碑、石象生、神道……详情>>

蕉城区行政区划:

屿头村

以村左前侧有林尾半岛屿,后称兰尾港,故称屿头. 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位于八都镇东北侧,直距镇区1.2公里,104国道贯穿境内,鳌峰山脚下。全村现辖8个村民小组,184户,785人...[详 细]

云淡村

昔以两岸乔木相对,朝云暮雨笼罩林梢,虹联如门,故名。又传说,该村面对月牙山,月光从山头照射村中,认为不祥,遂以云淡门为名,意避凶光。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村委会在云淡村,在镇区东南...[详 细]

洋头村

村在田洋之首,故名。 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在八都西北方4.3公里,仙人湾东南侧。辖洋中厝、冻坑、上坂洋、洋头4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158户687人,常驻500人。出过大学学历...[详 细]

新楼村

早年建村时楼房多是新建,故名。1957年成立新楼畲族乡,1958年改为大队,1984年称新楼村委会。村委会在新楼村,在镇区北2公里,104国道南侧。村委会辖合厝、利洋、东坑3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1...[详 细]

新峰村

新峰村是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八都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350902103225,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50902。邮政编码为352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93 ...[详 细]

溪池村

霍童溪由村西北绕东北,直向东南流入八都,村处其间如池形,故名。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村委会。在八都镇西北方向4.2公里,宁屏路右侧,霍童溪南岸。辖瓦楼兜、长潭、过长潭、铜镜坂4个自然村,9个...[详 细]

下汐村

因村在云淡门下方,退潮迟缓,故名。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在镇区东南5.7公里,在云淡岛上,鹧鸪山西南侧。8个村民小组,260户,1200人,常驻人口700人,以郑姓为主,出过大学学...[详 细]

下坂村

下坂村是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八都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902103219,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50902。邮政编码为352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93 ,车...[详 细]

吴山村

原有一座孤院,院废,吴姓开发,故名。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在八都镇东北方向6.2公里,尖峰顶山南侧。辖后楼、厝坪里、塘下3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341户,1328人。出过大学文...[详 细]

水际村

古代时为水漈里,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在八都镇西北1.6公里,霍童溪北侧。传建村700多年,黄姓。村落集中,辖8个村民小组,267户,1100人,常驻人口780人,外来人口20人,...[详 细]

仁厚村

仁厚村是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八都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90210321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50902。邮政编码为352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93 ,车...[详 细]

南岗村

古时山岗上遍布楠檬树,称楠檬岗,后演变为南洋岗, 1958年成立生产大队,1984年撤新建立时改称村委会。在镇驻地东北部,直距镇区2.2公里,牛见山岗西南侧,村落傍山而建,坐东北,朝西南。辖后岗山、水...[详 细]

闽坑村

山涧流-白色,原名“银坑”,后音衍为今名。 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镇区西北4.1公里,104国道西南侧。 辖炉洋村、炭窑头村、炉下村、林厝村、炉洋村、横山村、山后村、北溪村、三坪村...[详 细]

林洋头村

原为林姓开发定居,后杨、刘两姓相继迁入,原名“林、杨、刘”,后衍为今名。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在镇区东北6.6公里,坪岗头山东侧。原来的过岗头、赤洋塘村自然村村民现搬迁至主村。1个...[详 细]

居安社区

八都街南边进村处,原有“居之安”石碑,以此为名。1980年成立,原为八都街道大队,1986年改为居委会。在八都镇镇区。五虎山东北侧,面临霍童溪。辖海运站村,设16个居民小组,513户,1919人,其中...[详 细]

际山村

村前有百丈漈(瀑布),故名。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在镇区东北4.2公里,蛾峰顶北侧,辖后洋、仙人、三石六3个自然村,村民小组5个,126户,495人,耕地730亩,林地2800亩,...[详 细]

金垂村

据传唐代金姓居住,故名,旧为宁德通往外地重要渡口,称“金垂渡”。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村委会驻外村,在镇区东南方向3公里,八都河口东北侧,辖外村、里村、珍垄里、楼仔4个自然村,7个...[详 细]

猴盾村

村是墩,因山形似猴,村里有九只猴子,“九”与“猴”方言音同,后方言衍为今名。又传村后山有九座墩,“墩”与“盾”音近,后衍为今名。1957年曾建立畲族乡,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在八都...[详 细]

红门里村

传说古代时村民造反不成,惨遇杀害,血染门名,故名。 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在镇区东北1.7公里,104国道东侧。辖红门里,带楼里、板厂湾、观音亭4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196户,...[详 细]

韩丹村

取韩厝林、丹斗两村首字命名。于197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村委会在丹斗村,在镇区东北方4.3公里,钟鼓山东南侧。辖丹斗、韩厝村两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106户,453人,常驻人口453...[详 细]

海星村

是1961年新建的渔村,意取“海上元星”命名,又名渔村,1984年设为村委会。在镇区东南2公里,八都大桥东南侧。157户,667人,多信仰天主教,现有大学文化1人,多为卞、唐姓。原先村里群里群众都住在...[详 细]

福口村

村口有座“福水宫”,故名,又说,此地古时为福首村,后衍为今名。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村委会。在八都西北3.5公里,宁屏路右侧,霍童溪北岸。6个村民小组,144户,622人,常驻人口548人,...[详 细]

大坪村

村建在山的坪地上,故名。 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在八都镇北7公里,楼顶岗山东南麓,海拔485米。辖大坪、葛藤坪、岭头、长岗4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85户,376人。出过大学学历 ...[详 细]

岙村村

村前有渔船停泊澳边,村在山岙中,故名。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村委会在岙村村,距镇区西南方向2.7公里,104国道右侧,辖岙村、六箩塘两个自然村,设3个村民小组。共120户,510人...[详 细]

半山村

村子处于灵山半腰,故名。 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村委会。在八都镇北3公里,灵山西南侧。辖栏边、洋车、竹林头、半山、青岗、横洋、上新楼7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157户,670人。出过大学文化2...[详 细]

八都村

原名牛川,明建都制时列为第八都,故名,又名牛渡头,镇区驻地,霍童溪下游南侧.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 辖何厝、坂尾、打石楼、五峰、下井、猪母石、铜镜、盐仓坂等8个自然村,一个造福工程...[详 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