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全分享-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石榴镇山城村
地名分享 > 福建省 > 漳州市 > 漳浦县 > 石榴镇 > 山城村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石榴镇山城村

地名: 山城村 隶属: 石榴镇
区划代码: 350623107217 代码前6位: 350623
长途区号: 0596 邮政编码: 363000
车牌代码: 行政级别: 村
辖区面积: 平方公里

一、 山城村概况

山城村以四山环抱如城得名,位于石榴镇西北部,距镇区17公里,东邻南浦乡大坪村,南邻龙岭村,北邻中西林场。下辖下辖8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有314户1145人口,现有正式党员44名,其中女党员6名。全村总土地面积19770多亩,实有耕地面积约1281亩。山城村东有狮山,西有象山,南有蛇山,北有龟山,山泉注入盆地,汇成山城溪,出隘口,与西来的车本溪汇合,为鹿溪上游一大支流。

二、政区沿革

清代为山城保,是雍正十一年从南靖县划归漳浦县的车田15保之一。民国时期属象牙乡的山城保。山城为革命老根据地,早在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初,邓子恢、王占春等,已经在这里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及农民自卫队,抗缴“飞机捐”(驻漳49师师长张贞摊派的“航空救国捐”),邓、王等并率领闽南红军游击队进驻山城,支持群众的抗捐斗争。4月,毛主席率领的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占漳州、漳浦,山城便成立苏维埃(即人民代表会议,为权力组织)。5月中旬,闽南红军游击队一千多人集中漳浦整编,由-表邓子恢宣布,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于5月24日开到山城整训,同时,成立0漳州中心县委,县委机关设在山城。不久,中央红军回师中央苏区,张贞残部从诏安回驻漳州、漳浦,山城受“围剿”,为革命作出重大牺牲。以后,红三团于抗日战争期间编入新四军开往皖南抗日,至抗战胜利后,0闽南特委派钟骞支队副政委柯永麟率一支精干小分队挺进靖和浦地区,重建靖和浦革0据地,为解放全漳浦作准备。新中国成立初期,山城为属于第二区(石榴区)的山城乡,1956年合并于龙岭乡,1958年9月属石榴公社的山城大队,即今石榴镇山城村的前身。村辖安都、坑尾、坑口、后厝、刘脚、下学、过溪、石寨8个自然村,共有326户,1151人。

三、姓氏源流

山城为吴姓聚居地,开基于元代,开基祖则茂,是龙海东园乡仓里吴姓开基祖吴岳的第三子,传后裔于山城、车本、龙岭、象牙庄、浦尾、崎溪等处。四世二房雪堂的次子俊雄移居台湾,后裔不明。史志有载的有:元房云堂(传衍山城大园头)的后裔吴沙,于清乾隆三十六年移居台湾,于嘉庆元年(1786年)组织闽粤移民开垦噶玛兰荒原(今宜兰县),被称为“开兰始祖”,后裔居住宜兰县礁溪乡吴沙村。

四、经济状况及基础设施

现全村有耕地1370亩(水田1235亩,农地135亩),主要种植水稻、香蕉、蔬菜,每年粮食作物产量550吨左右。有山地21177亩(有林地19777亩,果园地1400亩),高处造林,低处种果、植竹,有荔枝、龙眼、桃李、橄榄等,水果产量在450吨左右。

外出务工人员300余人,大多往厦门、泉州、广州、深圳。

农户皆以电灯照明,大部分农户安装电视机、电话机,广播网覆盖全村。村民大多饮用自来水,部分村民饮用井水。村建水泥路5.6公里,基本实现道路硬化“社社通”。村医疗卫生室1所,原有小学一所,即山城小学,1952年创办,1986年新建教学楼,建筑面积180平方米左右,2005年3月撤办。全村共有本科毕业生、在校生16个。

五、古迹和风俗

红军洞,在村后山上,是红军游击队在“反围剿”时隐蔽的天然石洞。

栖云岩,即栖云庵,在村东一公里处,祀佛,乌石探花林士章未出仕时曾在 此读书。

青龙庵,在村口,祀佛,建于清乾隆年间,今保护完好。

全村大部分村民信佛和民间俗神,一部分人信基督教。

六、新中国人物

吴建友漳浦县-边防大队教导员

吴练山漳浦县杜浔镇工商局局长

吴樟南漳州市边防支队政治处

吴两水原漳浦县试验小学校长

吴丁才原山城小学校长

吴三春漳浦先锋人物

吴象元漳浦县医院小儿科主任

吴如山原官浔镇派出所所长

吴象源副主任医师

魏胜花副主任医师

吴勇泉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石榴镇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