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全分享-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马滘街道海星社区
地名分享 > 广东省 > 汕头市 > 濠江区 > 马滘街道 > 海星社区

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马滘街道海星社区

地名: 海星社区 隶属: 马滘街道
区划代码: 440512002003 代码前6位: 440512
长途区号: 0754 邮政编码: 515000
车牌代码: 粤D 行政级别: 社区
辖区面积: 平方公里

汕头市濠江区马滘街道海星社区居委会地处濠江区西南岸的马滘街道区中心,毗邻与凤岗居委接壤,与海光居委、海明居委、和社居委、马滘居委交叉,面积约1.2平方公里,总人口近3200人,居委会所在地位于马滘大众路76号,是一个人多地少,且集体经济较为落后的社区居委,原属马滘片区纯盐社区之一。

社区原来产业结构:集体拥有盐田3700公亩,折合555市亩,旱园86亩(分布于厝脚详),海水养殖90亩,淡水养殖30亩,海滩涂150亩,其他闲散土地40亩,集体没有固定产业收入。改革开放后,社区劳力资源丰富,富余劳力多为外出搞建筑业,通过以老带新,培养大批建筑施工技术人才,建立多支建筑施工队遍布省内外承包工程,曾被誉为建筑之乡。

近代社区的历史变迁:一九五零年马滘解放,0接管政权,建立马滘农会,一九五二年实行土地政策,马滘乡划分七个片区,其中:田东划为六片,片址设于松德轩书房,陈厝社划为二片,片址设于盐民诊所旧址,六片和二片都属今海星社区的前身,那时农民盐民按家庭人口进行分田分地分盐田,每人0.26亩。一九五四年间在邱厝围和李舍围的九堀部分盐户发起组织若干互助组,一九五五年合作化热潮开始,以互助组为基础(当时是18堀盐埕自愿入社),成立海星初级生产合作社,社址设于田东二层楼,主任邱诗颖,分配制度为30%股份分红,70%作为劳工分配,一九五六年李舍围相继成立马滘第五初级生产合作社,社址设于田东城隍宫,主任邱诗敏,一九五七年至一九五八年由海星初级生产合作社和马滘第五初级生产合作社合并,升格为海星高级生产合作社,社址设于田东二层楼,主任邱大海,取消分红制度,全面实行按老取酬分配制度(记工制),那时原达濠属潮阳第三区改为达濠红旗人民公社,全国实行-政策,农村进行挖坟墓整地扩大耕地面积,盐埕进行沙埕改水埕,社员每天要出工四勤,通过日夜奋战一年多时间,全面完成沙改水工程和整地工程。一九五九年农村实行生产军事化,马滘片区包括凤岗南山成立第九营,营部设于凤岗乡,海星改为第五连,连部设于田东二层楼,连长邱大海,愿生产队编为排,出工时由排长吹哨子,队员集中列队,经排长训话布置工作后,列队步行至盐埕工作,收工时同样集中后才准回家,那时的工资待遇以级定薪,生产人员最高为就级,每月发给9元,连干部最高为10级,每月发给10远,同时,每个排建立集体食堂,每户每天三餐都必须到食堂登记伙食,领取食物,不准在家私设炉灶,后因政策改变,撤消集体食堂下放到户。一九六零年集体制度改变,原第九营改为马滘大队,第五连改为海星生产中队,恢复原来按劳取酬记工制分配制度,一九六七年马滘答对合并实行统一经济核算,将海光、海星、海明和马农四个中队的生产资料、固定资产和劳力统一马滘大队安排和分配,大队址设于南畔祠堂,大队长陈国华,马滘大队编成三十二个生产队,实行按劳取酬的记工制分配制度,当年,全国0已进入热潮,本乡里的-进驻大队进行夺权,大队的主要干部都成为当权派被夺权靠边站,并接受-的批判审查,那时间无政府思潮泛滥,山头主义四起,人心涣散,于一九六九年又遭受9.28台风的正面袭击,集体财产严重损失,马滘大队已无力再坚持下去,经上级批准,于十月间体制重新下放由各中队独立核算,同时,马滘大队改为马盐大队,马农中队升格为马农大队,在合并大队的二年多,为了提高盐业优质高产,再一次进行改造水埕,将原的梅花点水埕全面改为规划大型高级水埕,制卤池改建为石粒蒸发池,提高蒸发效率,结晶池改建为缸片池,提高产量、质量,扩建保卤设施,提高储存量,通过全面改建后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一九七七年马押大队第二次实行统一经济核算,将三海(海光、海星、海明)的集体资产纳为马盐大队,大队址设于北畔祠堂,后迁陈厝祠堂,大队长陈国华,那时,为了巩固马盐大队的体制,镇政府派遣工作组长驻马盐大队,但由于多种因素存在,马盐大队的体制无法继续,经镇政府批准,于一九七九年十月马盐大队体制再次下放,并撤销马盐大队党政机构,组建海光大队、海星大队、海明答对,海星大队址设于马滘大众路76号,社主任邱华尤,一九八四年达濠镇升格为县级区编制,马滘成立办事处,海星大队更名为管理区,主任邱华尤,后期又更名为海星村,一九九九年更名为海星社区居委会。一九九七年八月邱国忠任居委会主任,二零零八年四月邱顺强任海星居委会主任。

集体工付业的发展历程:一九五八年海星高级生产合作社就已发展畜牧业,创建海星三鸟场,饲养鸡、鸭、鹅、猪、兔、孵化、出口鸟蛋形成一定规模,同时建立酒厂,为养猪提供饲料,组建木船运输队,这些企业都为集体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直到改革开放时期才停办。期间还有办竹器厂、铁钉厂、注塑厂、柑油厂、裤带头厂等工业企业,这些企业办后由于缺乏技术、管理和供销人才而造成企业严重亏损相继停业。

社区产业结构的转型: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盐业主要劳动力外出搞第三产业,放弃盐业生产,使盐田长年失去维护管理,生产功能老化。同时,受到达南路征用建设用地横切盐田面积,沿路两侧的盐田变为荒废土地,只能自然转型,由国家征用建设,已被征用达南路和河中路及待征的公路建设用地100亩,马滘工业园征地350亩,其余的盐田列为规挖待征。另外70亩属社区集体自用地,故此海星社区居委的盐业生产已全部改体,现在已不存在盐田。有关厝脚详旱园,一九八五年社区为支持马滘片区的教育事业,以零地价被征用25亩土地建设达濠第三中学校舍,其余的旱园地分别于一九六七年至一九八一年规划为村民宅基地,解决村民居住问题,现已全部建为住房,没有旱园存在。

社区历来的建设状况:一九九二年社区投入资金200万元建设海星小学校舍,解决学生入学就读问题(二零一零年改为濠江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一九九六年投入资金360万元(含统筹40万元建立管道)安装自来水供水到户,解决社区内外群众生活用水,同年投入资金120万元建设埠仔下15间商业铺面楼,改变村貌生态环境,二零零七年投资100万元建设居委办公楼,改善办公环境,二零零九年投资7万元建设社区篮球场,为青少年提供运动场所,同年投资22万元建设社区老年人活动室,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二零一零年着手整治南畔池、陈厝池、羊厝池及周边下水道,砼宫前路水泥路面计划投资100万元,建成南畔池和羊厝池成为清水池,陈厝池填土后建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已动工兴建。

马滘街道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