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全分享-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官渡镇
地名分享 > 贵州省 > 赤水市 > 官渡镇

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官渡镇

地名: 官渡镇 隶属: 赤水市
区划代码: 520381106 代码前6位: 520381
长途区号: 0851 邮政编码: 563000
车牌代码: 贵C 行政级别: 镇
辖区面积: 平方公里

官渡镇是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所辖的一个镇,地处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交接地带,位于赤水市东部,东北面与四川合江县接壤,东南面与习水县、本市石堡乡相连,西与葫市镇连接,北与长期镇为邻。

基本概况

官渡镇地处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交接地带,位于赤水市东部,地跨东径106.04,-106.07,北纬28.03,-28.36,东北面与四川合江县接壤,东南面与习水县、本市石堡乡相连,西与葫市镇连接,北与长期镇为邻。镇所在地距赤水市市区72公里,东南离习水县县城36公里,北距合江县城46公里。镇域面积204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27万亩,森林覆盖率82%,全镇人口2.9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40余人,辖9个行政村,1个居民社区,56个村民小组,3个居民段。209省道马合公路从中经过与县道官葫路、官石路交汇,村村通公路,通村公路达170公里,是赤水交通相对便捷的乡镇。官渡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8.2℃,年平均降水量1084毫米。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4℃,无霜期约280天,境内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达82%,冬季常见飞雪。习水河从中经过均匀地将其分为南北两部份,把本以宁静古朴的小镇装扮得更加精灵。

历史文化

官渡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袁世盟平南时,官兵到渔湾下渡口,由官府设渡,兵马渡过河,得名为官渡。袁世盟部分官兵落户于此,设集市贸易,称官渡场。至北宋时,已基本形成贸易集镇,民国四年(1915年)划分为仁怀、赤水、习水三县时,习水县县城设于此地,1950年4月习水县城从官渡迁往温水,后迁至东皇。1965年春官渡划归赤水管辖,1991年撤区并乡时,将1镇4乡合并为现在的官渡镇。镇内有以“清慎勤廉”碑和“贞节牌坊”为代表的廉政文化;有“红军墓”和“红军战斗遗址”为代表的长征文化;有以“游氏武术”为代表的武术文化;有以“岩刻”和“宋墓”为代表的古文化;有以“丹霞地貌”和“桫椤”为代表的世界遗产文化;有以“原始森林”和“颠湖之都”为代表的自然生态文化;有以“石拱桥”为代表的桥乡文化;有以“昔日卅五载老县城”为代表的人文文化。

廉政文化

人民期盼的廉政文化。光绪五年(1879年)为吴老爷立的“清慎勤廉”碑,吴老爷(名字已忘)是光绪初期钦授花翎使衔,带领团兵来官渡场剿匪平乱安民,驻在官渡,见街道泥泞不堪,他首先领头捐钱,号召当地绅士募捐修官渡羊马溪街面,鼓励流动商贾在街坊定居经商,发展贸易,吴大老爷卸职回乡时,腰无半文,街坊得知,募捐银钱给他做路费,他坚持不收。临走时,街坊挨家挨户门前设香案,焚香点烛,案桌上放一口镜子和一碗清水,表达吴邑贤清如水,明如镜。他见此场面,步行见谢百姓,走出场口后,才上轿离开官渡。街坊将他拒收的路费,为他立了一块高1.8米,宽约1米的石碑。正中镌刻“清慎勤廉”四个大字,左刻:“邑贤侯吴大老爷”,右刻“光绪五年岁己卯桐月吉日,赤水里官渡塘立”作留念。

此碑立在官渡羊马溪,至今120余年,这块石碑不知屈居于羊马溪的一间破烂屋里多少年了,但“清慎勤廉”四个大字暗暗地为吴大老爷增光积德。地方有识之士和渴望贤明者极力要求将此纪念碑移立于显要之地,以“清慎勤廉”为地方官之明镜,警钟长鸣,反躬自省,以正官风,以德惠民。

光绪乙亥年(1875年)袁当藩授清廷赐恩科武举之后,奉任朝廷勇士,抛妻贲体,奉令虎贲差事平乱,死于疆场。其夫人谢氏年茂,正气守节,赡养双老,哺养其独子袁国琼成人,攻入国子监太学生后,念母恩德,光绪戊戌年(1898年),在官渡二郎鸠工备料,为其母修节孝坊,于庚子年(1900年)竣工,至今耸立于此地,体形未变。此牌坊坐东向西,高9.88米,宽7.84米,雕刻的内容极其丰富,特别是:董永卖身、寿昌寻母、孟宗哭竹、张孝救母、丁兰刻木、盘曾认母、王祥卧冰、唐氏献乳、汉文熬药、黄香扇枕等二十四孝和木兰从军等精忠报国图案,气势独特,清雅吸目,观之不倦。在道德失范,大力倡导《公民道实施纲要》的今天,更有它的现实教育意义。

长征文化

磅礴雄浑的长征文化。官渡的红军墓埋葬的是1935年红军长征到官渡和平村阻截川军战斗中牺牲的红军战士李长清、曾月明。为了将红军精神世代相传下去,官渡镇撰写出版了《拾零探昔》,该书赞颂了中国0领导官渡、石堡人民与-反动派进行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谱写了官渡、石堡儿女斗志昂扬,前仆后继,夺取政权,翻身解放,建设家园的宏伟乐章;镌刻了革命烈士和仁人志士用鲜血、生命和智慧为新中国奠基的伟大功勋;启迪和召唤广大青少年,感悟党史,坚定信念,自强不息、踏着先烈的足迹,传承革命精神。

遗产文化

极具考古价值的世界遗产文化。称绝于世,举世无双的桫椤在我镇的长嵌沟、仙鹤沟随处可见,这些地方都是尚未开发的处女地,自然生态原始古朴,山谷沟壑终年湿润,“古生物活化石”桫椤既得到天然屏障的庇佑,又得优异水热条件的呵护,生生不息,繁衍至今。桫椤形如巨伞、状如华盖、单株成景、双株联袂,株株如画。这是赤水市成为科考界谓之的“桫椤王国”、“世界动植物种源基因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有仙鹤沟的“仙人灶”可以说是难得找到如此之俊、之美、之险、之宽的丹霞,整个面积达2平方公里,丹崖赤壁、壁立千刃、太阳照射时如佛光普照、佛象万端,地貌壮观美丽、科考价值之突出,堪为大自然之杰作。

人文文化

源远流长的人文文化。官渡镇人杰地灵,各个时期人才辈出。据载,清末钦封太君6名,钦赐二品、三品花翎衔职数名,考取举人、武举、都司、授四品蓝翎、五品顶戴数十名,1951年前,考取清大、中山大学、复旦大学、抗大等重点大学80余名,其中任博士导师的3人。到目前为止,任团以上军职干部24人,其中少将2人,去美国、加拿大等国获博士学位以上的30余名,其中著名的热力学专家谢锐生老先生已列入世界名人录,袁儆、何春晖、袁伏洋成为美国的环保专家。在全国各省市的高级工程师有16人。曾在官渡工作过和出去工作的科级领导干部60多人。这些人才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岗位上为人类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现在官渡已正处在发展时期,官渡的发展牵动着游子们的心。

官渡历史悠久,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在各个时期都为国家、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也为官渡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据《赤水文史·官渡专辑》记载:清朝中期建有万寿宫,清末设有“江西会馆”,民国时“名臣乡贤纪念图书馆”迁此,1938年建有“习水民众教育馆”.清末民初,先辈袁虚谷、何升阶等五里坎创建萃华书院,现为“赤水八中”,为官渡文化事业奠定了基础。境内多宋墓、习水河对河两岸岩刻、岩墓甚多,现有不少列入省级文物保护。

2014年7月21日,官渡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12年12月24日,环境保护部授予官渡镇2010—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赤水市行政区划:

渔湾村

渔湾村前身是渔湾人民公社。解放后,渔湾部分属官渡区管辖,部分属石堡乡管辖。1952年底划建小乡时,原官渡镇管辖的第五村与原石堡乡管辖的十三村合并。1953年1月建立新文乡。乡政府地址在袁氏宗祠(渔湾)...[详 细]

玉皇村

玉皇村地处官渡镇西北面,南邻葫市镇高竹村,东、西、北分别接壤本镇的萃华社区、桂花村、仙鹤村;官葫路贯穿全村,全村共有居民1362户,人口4688人,下辖9个村民小组(9个党小组),有党员84人。辖区面...[详 细]

新华村

  新华村位于官渡镇东北面,村办公驻地距镇人民政府驻地25公里,村内金银组等最远地距镇人民政府驻地45公里。东与四川省合江县福宝镇骑龙村、鹿鸣村接壤;西与本市长期镇长期村、共和村、华阳村交界;南与本镇...[详 细]

仙鹤村

仙鹤村位于官渡镇南面,习水河和209省道贯穿全村,由原来的自然村:后坝村、万家村、尧厂村、塘村及全心村半个村合并而成,东与本镇五里村相连,东南部与本镇金宝村相接,西南与本镇玉皇村接壤,北与本镇萃华社区...[详 细]

五里村

五里村,全村五个组.732户.2484人现有劳动力1312人,从业人员967人。常用耕地面积144.51公顷,其中水田87.77公顷,粮食总产量1936.64吨,其中夏粮236吨、秋粮1613吨、水果...[详 细]

龙宝村

龙宝村位于官渡镇集镇北面,占地2.9平方公里;全村共4个自然组。4个组都已通公路,公路硬化5公里,新建人畜安全饮水覆盖35%。土地整治200余亩,退耕造竹面积2022亩,主要产业有:粮食、畜禽、竹、木...[详 细]

金宝村

  金宝村位于官渡镇南面,距集镇10公里,由原来的斑竹、金堡、姜家、上坪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东与本市石堡乡兴农村相连,南与长嵌沟自然风景保护区相接,西与本镇仙鹤村接壤,北与本镇五里村相连。2001年被...[详 细]

萃华社区

  萃华社区是官渡镇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区常住非农业人口3126人,流动人口5000余人。辖三个居民大段,细分为解放路,共和路,西南路,和平路,新建路五个居民小组。209省道马合公路在新建路穿街...[详 细]

和平村

  和平村地处官渡镇北面,北邻长期镇华阳村,东、南、西分别接壤本镇的新华村、龙宝村、桂花村;习水河和208省道自南向北贯穿全村,全村共有居民1006户,人口3548人,下辖8个村民小组(8个党小组),...[详 细]

桂花村

桂花村地处官渡镇西面。东靠新大桥沿河一带,南与玉皇村为邻,西与官渡国有林场、长期山林接壤,北与长期镇兴旺村相连。地势陡峭,西高东低,平均坡度在65°左右,全村共辖4个村民组。设党支部一个,党员36名,...[详 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