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全分享-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高庄街道岔河口村
地名分享 > 山东省 > 济南市 > 莱芜区 > 高庄街道 > 岔河口村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高庄街道岔河口村

地名: 岔河口村 隶属: 高庄街道
区划代码: 371202003277 代码前6位: 371202
长途区号: 0634 邮政编码: 271100
车牌代码: 鲁S 行政级别: 村
辖区面积: 平方公里
  岔河口村位于莱城南11公里处。北与谭家楼村一河相隔,南与响水湾村、高家岭村相连,东与圣水庵村相邻,西与邵家庄村相望。耕地面积713亩,322户,970口人。
  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故事保•岔河口。”据《刘氏家谱》记载,清康熙年间刘姓从蒙阴县迁此建村,因村址建在莲花山北部的莲花河与响水湾河的交汇处,故名“岔河口”。河道从村中间自南而北流过,把岔河口村自然分成东西两部分。岔河口村共有刘、李、张、苑、段、王、田、吕8个姓氏,刘姓大户,占全村人口的60%。
  民国时期,岔河口隶属颜庄区红埠岭保;抗日战争时期属汶南区;1958年归南冶人民公社;1959年2月归高庄人民公社;1984年归高庄办事处;1985年10月归南冶镇;2001年属高庄街道办事处至今。
  河口村历来重视教育。民国时期,谭家楼的民主人士谭世禄将国立小学从圣水庵村迁入岔河口村,周边20多个村的学生来此求学。已故的老革命干部王善堂从这里参加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学校时办时停。1951年冬成立了三个村的初级小学,1958年成立了高级小学,1971年成立了民办初中。直到1995年南冶镇合班并校将小学迁至谭家楼村,将中学迁至安仙中学,本村保留了三个村的幼儿园至今。解放后共有大学生8人。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在中国0的领导下,村干部和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积极参军参战,做军鞋,站岗放哨,参加支前担架队。这一时期仅参加正规部队的士兵本村就有10多人,其中范春奎是革命烈士。
  1955年岔河口成立了初级农业合作社,1956年又成立了岔河口、谭家楼、白马峪三村的高级社,1958年加入高庄人民公社。从此,村民走上了富裕幸福的康壮大道。20世纪70年代,村民利用集体的力量垒砌石堰、平整山地、打水井、修水库、建扬水站,在村中的河道上修建了3座石拱桥,改变了落后的生产条件,粮食产量逐年提高,群众生活逐步得到改善,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表扬,村支部书记刘宪成被选为高庄人民公社党委委员,莱芜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当时,岔河口村成了莱芜农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
  -、0员段明学是水利“土专家”。他只有小学文化,但他乐于为集体出力操心,善于钻研,敢于吃苦,办事认真,一丝不苟,他用土办法,科学设计施工方案,成功地建造了尚家庄上百万方水库和谭楼北莱芜有名的大渡槽及从尚家庄水库到莱芜发电厂的7000米的水渠。后来又设计建造了5座河中石拱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岔河口村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又大踏步地前进不仅解决了温饱,而且许多户进入了小康。呼多人骑上了摩托车,看上了大彩电,住上了二层楼,电话进入了农家,公路上年跑着大货车,客运班车天天来往不断,深山沟里的村民过上了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相信今后的岔河口村面貌变化更大,前途更加美好。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高庄街道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