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全分享-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
地名分享 > 西藏 > 山南市 > 浪卡子县

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

地名: 浪卡子县 隶属: 山南市
区划代码: 540531000000 代码前6位: 540531
长途区号: 0893 邮政编码: 856000
车牌代码: 藏C 行政级别: 县
人口数量: 约3.28万人 人口密度: 4人/km2
辖区面积: 8109平方公里
行政驻地:

浪卡子县地处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中段北麓,是山南地区海拔最高的县,也是西藏自治区的边境县之一。面积802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0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万亩,草场面积680万亩。总人口近3.1万。辖16个乡,113个村民委员会。

浪卡子藏语意为"白色鼻尖"。吐蕃时期属约茹管辖。14世纪中期,帕竹地方政权在此设浪卡子宗。1954年噶厦分设浪卡子、白地两宗,归洛喀基巧管辖。1960年,浪卡子宗和白地宗合并设浪卡子县,打隆与岭谷并设打隆县,划归江孜专区管辖。1964年打隆县并入浪卡子县,划归山南专区管辖至今。县府驻浪卡子。

该县属藏南山原湖盆宽谷区。四周边缘高突,中间呈低洼湖泊。境内山峰众多,海拔6000米以上的就有6座。最高海拔为7206米。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辐射强,冬春寒冷多大风,夏秋温凉多雨水,干湿季分明,年日照时数为2929.7小时,年降水量为376毫米,年无霜期60天。自然灾害主要有风、旱、虫、雹、洪水、雪、霜等灾害。

境内有较高品位的砂金,丰富的风能、水能、太阳能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主要有野驴、豹、黑颈鹤、水獭、猞猁、盘羊、灰鹤、狼、狐狸、獐、黄羊、青羊、灰鸭、麻鸭、贝母、麻黄、虫草、雪莲花、龙胆等。羊卓雍错还有蕴藏量高达2至3亿公斤的高原特有无鳞鱼和裂腹鱼,素有"西藏鱼库"之称。

浪卡子县产业结构以畜牧业为主,兼有农业和以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民族手工业,为山南地区的重点畜牧业生产县之一,牲畜种类有牦牛、犏牛、黄牛、马、骡、驴、绵羊、山羊、猪等。种植业以青稞、油菜、元根、马铃薯为主。

工业主要是以毛纺和皮毛加工为主的畜产品加工业。主要产品有地毯、卡垫、藏被、藏靴等。全县有大小水电站10余座,总装机容量1000千瓦。

境内实现了乡乡有公路,村村通汽车。拉萨至亚东的公路从县境内通过。

浪卡子,海拔4454米,面积1.5平方公里,人口千余人。有银行、商店、邮电、电视、影剧院、学校、饭店等设施。

羊卓雍错为山南地区第一大湖,被藏族群众称之为"圣湖"。湖内分布着10余个小岛。岛上有红教寺庙"拥不多寺",常年香烟缭绕,暮鼓晨钟,加上远处雪峰映衬,更显"圣湖"之际神秘和美丽。目前已向国内外旅游者开放。

桑丁寺,始建于公元14世纪中叶。创建人是香巴噶举派传人薰奴珠。全寺僧人中,唯主持人是女活佛,这在西藏各教派绝无仅有的。

另外还有宁金岗桑峰,姜桑拉姆峰和解岗速松峰3座峰向国内外开放。它们都是旅游、攀登、探险的好去处。

自然地理

该县属藏南山原湖盆宽谷区。四周边缘高突,中间呈低洼湖泊。境内山峰众多,海拔6000米以上的就有6座。最高海拔为7206米。

浪卡子县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北麓,境内的宁金康沙雪山、曲布曲姆雪山、蒙达岗日雪山和解同速松雪山海拔均在 6000 米以上,一年四季雪不化。

羊卓雍措、空姆措、沉措和普莫雍措是浪卡子四大湖泊,其中以羊卓雍措最负盛名。

羊卓雍措

按藏文意译,“羊”指“上面”;“卓”指“牧区”;“雍”指“碧玉”;“措”指“湖”。连起来便是“上面牧区的碧玉湖”位于雅鲁藏布江南面的山南浪卡子县境内,周围四面群山环绕。

湖面海拔4441米,东西长130公里,南北宽70公里,湖水面积638平方公里,湖岸线长250多公里,湖水深度30—40米,最深处在湖的东部及湖中帕多岛的南部一带,近60米,它与藏北的纳姆措和阿里的玛旁雍措齐名,被尊称为西藏高原上的“三大圣湖”。是个雨水、雪水、冰川混合补给类型的内流湖泊。

羊卓雍措原为外流湖,与雅鲁藏布江相通。在大约100万年以前,巨大的泥石流在白地以西二十公里处的羊舍附近堵塞了墨曲河上游河谷,于是该湖成了内流湖。

羊卓雍措状若纸扇,大致呈北西—南东方向延伸。南宽北窄,湖沿有许多湖汊,蜿蜒伸进群山之中。湖中有余个小岛,各自独立水面,最大的湖岛面积达8平方公里,最小的也有三千平方米。岛上,牧草肥美,野鸟成群。春末夏初,当地的牧民们用牛皮船将牧畜送到岛上放牧,一直到初冬,才又运回陆地,牧畜都膘肥体壮。湖水中浮游生物类繁多,为湖中鱼群提供了丰富的食料,是一个天然的鱼库,湖中盛产一种皮簿、肉嫩、味美的高原裸鲤鱼,蕴藏量可高达4—6亿斤。

羊卓雍措还蕴藏着丰富的水离资源。它与雅鲁藏布江只一山之隔,最近距离仅6公里,山南边湖面海拔大4441米,山北面江面海拔只有3570米,它们之间的水面高差达800多米,人们正在壁面山上利用这天然的高峰,修建世界屋脊上的水力发电站,该电站建成后,对于振兴西藏经济,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浪卡子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辐射强,冬春寒冷多大风,夏秋温凉多雨水,干湿季分明,年日照时数为2929.7小时,年降水量为376毫米,年无霜期60天。自然灾害主要有风、旱、虫、雹、洪水、雪、霜等灾害。

历史沿革

浪卡子藏语意为“白色鼻尖”。

吐蕃时期属约茹管辖。14世纪中期,帕竹地方政权在此设浪卡子宗。

1954年噶厦分设浪卡子、白地两宗,归洛喀基巧管辖。1960年,浪卡子宗和白地宗合并设浪卡子县,打隆与岭谷并设打隆县,划归江孜专区管辖。1964年打隆县并入浪卡子县,划归山南专区管辖至今。县府驻浪卡子。

浪卡子县总人口近3.1万。辖16个乡,113个村民委员会。

经济概况

资源优势

浪卡子县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北麓,与不丹王国接壤,全县平均海拔 4500 米以上,是山南地区的牧业大县、旅游大县、资源大县和文化强县,资源优势十分突出。

旅游资源:最为突出的当属一寺二草原和四山四湖。桑顶寺历史 300 多年,共有 15 座殿堂,在全区是唯一由女活佛主持的寺庙,在藏传佛教中独一无二;嘎玛岭草原和巴居草原一望无际,草肥水丰,是极具代表性的高原牧场。县境内的宁金康沙雪山、曲布曲姆雪山、蒙达岗日雪山和解同速松雪山海拔均在 6000 米以上,一年四季雪不化,是广大游客登山探险的绝好去处。羊卓雍措、空姆措、沉措和普莫雍措是浪卡子四大湖泊,其中以羊卓雍措最负盛名,面积达 638 平方公里,众多岛屿星罗其间,野鸟成群,她不但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更以其人间仙境般的美景征服了众多游人。此外,浪卡子县的抢勇冰川和水温 60 度左右的甘扎温泉也是旅游资源中的两绝。

自然资源:矿产中沙金、岩金、铜、硼、铁、水晶和泥炭等储量丰富,品位较高;高原动物种类繁多,特色突出,不仅独有羊湖裸鲤,更有黑颈鹤、野驴、雪豹、盘羊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斑头雁、赤麻鸭、白额雁、水獭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高原植物主要有虫草、贝母、雪莲花、爬地柏和大黄、龙胆、三棵针等。

浪卡子县地理位置重要,交通便利,县城距拉萨 164 公里,距泽当镇 217 公里。

浪卡子县是山南地区的文化强县,文化设施和文化队伍十分健全,一年四季各种民间节目和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尽显绚丽多姿而又独特的民风民俗。

“九五”期间经济发展概况

“九五”期间,浪卡子县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依靠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 6980 万元,平均每年增长 11% 左右,农牧业人均收入达 1200 元以上,其中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 6 : 1 : 3 。重视农业基础地位,粮食产量达 1740 万斤,加大第二产业比重,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第二产业收入达 641 万元。同时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矿业、民族手工业和建筑业,完成了乡村地毯厂及其它企业的技术改造,努力寻求经济增长点,使第三产业收入达 1946 万元。

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继续扩大一年一度打隆边贸会规模。交通运输实现了乡乡有公路,村村通汽车,并开展了县城至拉萨、山南、日喀则等地的客运路线,并充分发挥羊湖独特的风景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水电、邮电、通讯事业日新月异。

经济体制改革迈出重大步伐,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瓶颈”制约进一步缓解,全县农牧区乡村交通状况、饮水状况、医疗卫生有了巨大改观,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完成了县中学扩建任务,实现了乡乡有完小,村村有教学点,基本完成普及六年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达 90%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15% 以内。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扶贫工作全面展开,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成果累累,反分裂斗争和边境稳定工作取得重大胜利。

行政区划

浪卡子县辖2个镇、8个乡,110个行政村(居委会)。

浪卡子镇

总人口4280人。

打隆镇

总人口4673人。

张达乡

总人口3444人。

工布学乡

总人口5829人。

多却乡

总人口5219人。

普马江塘乡

总人口883人。

阿扎乡

总人口1918人。

卡龙乡

总人口1975人。

白地乡

总人口1925人。

卡热乡

总人口2489人。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浪卡子县人口数量为3.28万人,位列山南市各县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5位,位列西藏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44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810位。

2019年8月,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浪卡子县在列。

2018年9月,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浪卡子县在列。

2018年8月,浪卡子县获得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2018年2月,浪卡子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山南市行政区划:

章达乡

浪卡子县辖乡。1959年设章达区,1968年改公社,1987年改乡。位于县境南部边缘,距县城158公里。面积550平方公里,人口0.33万。辖下西、巴多、张达、扎干、康玛、康如、巴龙7个村委会。以牧业...[详 细]

普马江塘乡

浪卡子县辖乡。1964年建普玛江塘区,1968年改公社,1988年改乡。南与不丹接壤,距县城70公里。面积500平方公里,人口0.07万。辖那姆杰错果、莎藏、莎空、扎布、下索6个村委会。为纯牧业乡,牧...[详 细]

浪卡子镇

浪卡子,藏语意为“白色鼻尖”。吐蕃时期属约茹管辖。14世纪中期,帕竹地方政权 在此设浪子宗。1954年噶厦政府分设浪卡子、白地两宗,归洛喀基巧管辖。1964年打隆县并入浪卡子县,划归山南专区管辖至今。...[详 细]

卡热乡

浪卡子县辖乡。1959年设卡热区,1968年改公社,1987年改乡。位于县境北部,面积550平方公里,人口0.24万。辖章麦、雄、学巴、布旺、嘎点、加热、边据、罗林、根布、江巴、布珠、最堆12村委会。...[详 细]

卡龙乡

浪卡子县辖乡。1959年设卡龙区,1968年改公社,1988年改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34公里。面积450平方公里,人口0.18万。辖卡龙、珠巴、加瓦、东嘎、巴杰、果巴、贡热、米巴、宗巴9个村委会...[详 细]

工布学乡

浪卡子县辖乡。1959年设工布学区,1968年改公社,1988年复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40公里。面积600平方公里,人口0.33万。辖苏格、次古龙、雪宗贡、止巴、梅多、色多、曲古冲8个村委会...[详 细]

多却乡

浪卡子县辖乡。1959年设多却区,1968年改公社,1988年复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86公里。面积900平方公里,人口0.27万。辖热玛扎、下日、久扎、上亚如、卡东、奶冲、是亚如、多却、色玛、...[详 细]

打隆镇

打隆镇南距县城约20公里。打隆镇位于群山环抱中的一片高原平坝上,海拔约4500米,属高寒地区。打隆原为一个县城,后与浪卡子县合并。. 2014年7月21日,打隆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详 细]

白地乡

浪卡子县辖乡。1959年设白地区,1968年改公社,1987年改乡。位于县境北部,羊卓雍湖附近,距县城30公里。面积569平方公里,人口0.22万。拉(萨)亚(东)公路过境。辖扎马龙、曲色、白地、格瓦...[详 细]

阿扎乡

浪卡子县辖乡。1959年设阿扎区,1968年改公社,1988年改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42公里。面积450平方公里,人口0.13万。辖顶巴、尤龙、阿扎、唐巴、增巴、夏瓦6个村委会。为半农半牧乡,种植...[详 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