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全分享-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仁川镇杨宅村
地名分享 > 浙江省 > 金华市 > 磐安县 > 仁川镇 > 杨宅村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仁川镇杨宅村

地名: 杨宅村 隶属: 仁川镇
区划代码: 330727103211 代码前6位: 330727
长途区号: 0579 邮政编码: 321000
车牌代码: 行政级别: 村
辖区面积: 平方公里

杨宅村是仁川镇集镇所在地,全村402户1058人。村庄坐北朝南,东面好溪蜿蜒而过,与黄余田村相望;西与潘田村相邻,有狮(亭)象(殿)护卫;南面是巍峨雄壮的关老尖,龟螺守卫;北面有后山作屏障。

村中有名胜古迹多处:大诗间(原胡相公案堂所在地)、三步台阶、擂鼓门、贞洁牌坊、百年木樨、烈士墓、四知堂,以后两者最为出名。

为有牺牲多壮志遍地英雄下夕烟

仁川革命烈士墓位于西峰山,建于1989年,建筑面积342平方米。卢盘球、杨兆森、杨兆德、杨加吃、杨小货等革命烈士安葬于此。原县委书记徐炳清题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墓碑。1990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工农红军曾活跃在仁川杨宅一带,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武装革命斗争。卢盘球是最突出的代表。

卢盘球1922年考入处州(今丽水)师范,在校期间接受革命思想,毕业后在壶镇前路执教,曾多次组织师生演出反帝反封建的新戏。1928年,卢盘球在缙云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回到仁川地区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和农民协会。

1929年,中共缙云县委遭到破坏,党的活动中心转移到仁川地区。县委重建后,卢盘球担任书记,并开始为建立革命武装而奔波。1929年12月,卢盘球在仁川下坑证因寺主持召开党员骨干会议,决定建立革命武装。20日,支队在杨氏宗祠宣传组织农民协会,标语是“先烈之血,主义之花”,杨加吃等60余人参加。

此后,卢盘球率领革命武装加入了红十三军第三团,并与“红一团”一起攻进缙云县城,营救了大批党员骨干、红军干部和革命群众。在后来攻打壶镇的战役中,因为敌人早有准备且恰逢溪水暴涨,战斗失利。1930年11月11日,卢盘球在冷水不幸被捕。13日,在押往缙云途中被杀害于赤岩山脚。

1934年5月,杨兆森只身去永康芝英联系工作时被捕,沉着冷静的杨兆森随机应变,没有暴露身份。8月,从仙居买来一批军火与杨兆德一起送回永康。22日住在东阳防军界牌附近的一座坟庵中,23日凌晨被永康保安团包围,虽然击毙敌保安团长,但终因寡不敌众,两人壮烈牺牲。

1936年7月,因不满当时任浙东特委书记、日后叛变的刘达云滥杀同志的行为(19名同志被杀),杨小货离开部队,在白竹后塘山千称坪被缙云保安团围困,在战斗中中弹牺牲。

英烈们的浩然正气和大无畏精神,是一种无声的鼓舞和鞭策。西峰山下,杨宅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发展日新月异,生活蒸蒸日上。

天下杨氏出弘农仁川萃公为始祖

位于仁川镇杨宅村467号的杨氏宗祠又称“四知堂”,为杨氏后人纪念远祖杨震而建。杨震,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弘农杨氏是后世杨氏的正宗,后世杨姓多宗弘农,有“天下杨氏出弘农”之说。

关于杨震,最出名的是其拒金的“四知”故事,这里就不赘述,说说之后的事。据《后汉书·杨震传》载:“三年春,帝东巡岱宗,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丰等闻,惶怖,会太史言星变逆行,遂共谮震。及车驾行还,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恚望,有诏遣归本郡。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布单被裁足盖形,勿归冢次,勿设祭祠。’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这就是说杨震因刚正不阿被樊丰等所诬削职,自杀身亡。杨震死后,弘农太守移良遵照樊丰等人的旨意,派官吏在陕县截住杨震的丧车,露出棺材停在路边,罚杨震的儿子们代替邮差传递公文。

天理昭彰,过了一年多,顺帝即位,樊丰、周广等被处死,杨震的门生虞放、陈翼到宫阙追诉杨震冤死的事。朝廷都称赞杨震的忠诚,于是下诏任命他的两个儿子为郎,赠钱一百万,按礼节改葬杨震于华阴县潼亭,远近的人都赶来会葬。在葬前的十余天,有大鸟高一丈有余,聚集在杨震的灵柩前,俯仰悲鸣,泪水沾地,葬毕,才飞去。郡上把这个情况上奏。当时接连有灾异现象发生,顺帝有感于杨震的冤枉,于是下诏说:“原太尉杨震,为人正直,匡正时政,而小人如青蝇颠倒黑白,同停在篱笆上。上天降威,灾害屡兴,既卜又筮,知道都是为了杨震的缘故。朕以不德,因而扩大罪责,山崩梁折,我太危险了!现在派太守丞用中牢祭祀,杨震魂魄有灵的话,就怅然享受祭品吧。”于是立石鸟像在他的墓所。

杨震的后人杨萃,人称“萃公”或“一字太公”,授大理寺评事,南宋淳熙二年(1175)八月,因杨萃镇守江南吴地有功,受皇帝表彰,宋孝宗赵奋下旨:“朕敕功臣杨萃镇守江南吴地,抚字(安抚体恤百姓之意)民庶,无不念其恩德,口北关隘番胡闻其令名畏其威声,惮不敢侵扰疆界。臣有佐朝辅国之纲,有推山塞海之志……朕乃怡然放下心怀,文武百官人匕(毕)乐哉,将何报汝之德。(赐)龙虎剑一把。”后见朝政日非,杨萃力辞官归故里。公元1119年~1122年,为避李思曩之乱,隐居于缙东蒋润岭下(今仁川镇岭下村),成为仁川杨氏始祖。杨萃以祖上的“四知”精神教育后代,要求后代将“四知”二字“挂于堂,点于灯,铭于心”,杨宅老辈人还见过写有“四知”两字的灯笼挂于宗祠之内。

杨氏宗祠平面呈长方形,坐北朝南,建筑自南而北依次为门楼(已拆),第一天井、前厅、第二天井及两边厢房、后厅组成。前厅为五开间加二弄的建筑,通面阔26米,明间阔为5.2米,东、西次间均为4.3米,尽间为3.5米,二弄各为2.6米,通进深为10.2米。为普通台基,方砖漫地,柱础鼓形,弄的柱础为覆盆形,柱子为棱柱,柱头有卷杀,用材粗大。明、次间东西缝均用抬梁式,尽间为穿斗式,梁架结构为九檩,前后栏用四柱。后厅面阔如前厅,进深为8米,明次间东西缝用抬梁式,梁架结构为七檩前后用四柱,二弄为九檩前后用六柱。台基比前厅高出50厘米,方砖漫地,屋顶为硬山顶,檩椽之上使用望砖,盖以阴阳合瓦,檐口有瓦当滴水,天井铺设鹅卵石图案。整座建筑不结蛛丝网迹,让人啧啧称奇。

百年木樨具灵气此地空余下四问

杨宅下四问(地名)十三间有一棵木樨,一人合抱,根深叶茂,据附近村民讲已有三百来年历史。木樨月月开花,尤以八月为盛,香飘数里,接之泡茶,沁人心脾。奇特的是,只要拴过牛或是有不吉利的物件靠近过,此树就拒绝开花,惟有在树干上系红头绳后,才会继续开花,树干上还真有颜色或深或浅的五六根红头绳系着。因这树的灵异,经常会有妇女在月半或是节日到树底下祭拜,祈求保佑呢。

操场边上有两根方形石柱,现为村民乘凉的石凳,原来是杨宅贞节牌坊的立柱,距今也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老人讲,下四问有一对婆媳均为寡妇,两人终生守寡,贞洁可嘉,敕书建贞洁牌坊,上 书“一门双节”四字,文革期间遭毁。

仁川镇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