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全分享-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胡金店镇潘陈村
地名分享 > 湖北省 > 孝感市 > 云梦县 > 胡金店镇 > 潘陈村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胡金店镇潘陈村

地名: 潘陈村 隶属: 胡金店镇
区划代码: 420923108210 代码前6位: 420923
长途区号: 0712 邮政编码: 432000
车牌代码: 鄂K 行政级别: 村
辖区面积: 平方公里

潘陈村地处府河西北岸,是胡金店镇的“北大门”。北与安陆市牌楼周村为界,西与竹排村为邻,南与新生村接壤,东南与两合村毗连,东北临府河与义堂红光村相望。

潘陈村(依境内潘、陈两姓而得名)现辖4个自然湾6个村民小组。即:门前湾(潘姓,系花园湾出进必经之地,故名)为1组,花园湾(潘姓,以前有处花园,故名)为2、3组,下潘(潘姓,位于花园湾之南,故名)为4、5组,六陈(陈姓,排行第六)为6组。境内以潘、陈两姓为主,但也杂居少数的汪姓。全村现有人口1226人,中-员27人,都是汉族人。

潘陈村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国土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现有耕地592.254亩,人均耕地不足0.5亩,旱地,属河谷冲积阶地平原区,土质以潮砂土为主,主产棉花、油菜等农作物,农业生产发达。

农田是农民赖以生存之源,必须改造保护好。解放后,在农业合作化时期,开垦了一些荒冲、河滩,扩大了种植面积。人人民公社时期,进行了土地平整改造,实现了农田平原化,田格化,沟渠网络化。在改革开放时期,土地实行家庭承包制,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丰收的保证。70年代初期,潘陈村民利用潘陈泵站,大搞水利基础建设,兴修了从潘陈堤边至竹排村1公里长的排水渠,还人工挖了潘陈泵站至李庵村宽5米深2米的灌溉渠,使潘陈成为灌排优良,旱涝保收的丰收宝地。

现代特色农业是保持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可靠保证,也是转变经济发展发式的有效途径。潘陈村肥沃的土壤,优良的水利设施,为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潘陈人依托本地自然资源,以现代农业生产为导向,以优化种植结构为契机,在村级公路一带,率先建起了100亩优良品种复种套种种植基地,运用地膜覆盖,温室大棚等高新栽培技术,发展多熟制和间作套种模式,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蔬菜——大豆”的种植模式就是成功的典型范例,年创产值80万,是一般农作物产值的8倍。尝到现代特色农业甜头的潘陈人,走现代特色农业的步伐更坚定了,信心更足了。为了更好地探索高新农业种植技术,又以潘家湾一带农田为基地,创办了100亩现代农业丰产示范畈,以种植优质玉米、优质棉花和双低优质油菜为主,以科学技术为载体,通过示范和推广,带动和辐射全村广大村民共同增产增收。2008年玉米单产1000公斤,皮棉单产90公斤,油菜单产150公斤,是有史以来的最高产量。

打工经济是村的主导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加之人多地少,出现了一大批剩余劳动力。村委会以劳务输出为依托,把打工经济作为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点支柱产业来抓。其具体作法为:一是以打经经济为突破口。先是组织一批能人走出家门,带动全村40%的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主要从事建筑、服装、纺织、电子等行业,每年人均创纯收入2万元以上。二是以自主创业为目的。积极鼓励名人志士走自主创业之路。如潘三毛原来是从事教育的,后来下海经商,与神龙汽车公司合作,开厂生产汽车配件,资产过5000万。潘福建、潘福昌等人先后在浙江、广东办起了印染、玻璃厂,从事制造行业,资产也是过1000万,他们都为村的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境内发了巨大变化。村民文化生活水平得以提高,人居环境得以改善。由原来的一幢幢砖瓦平房变成了一栋栋的小楼房;由以前的一道道泥泞路变成了一条条宽敞的水泥路。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应有尽有,空调、电脑、太阳能热水器也陆续进入农户家中。全村实现了有线电视全覆盖,100%的家庭通讯用手机,出行骑摩托车,还有20多户家庭拥有小轿车,村民们都过上了小康幸福的生活。

胡金店镇行政区划: